【大家健康 2006.09 文/林思宇】
坐月子是女人調理體質、脫胎換骨的契機,
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在現代卻面臨新的衝擊,
之前新聞曾披露,媽媽吃麻油雞酒補身,寶寶喝母奶像在喝酒,
到底過去的坐月子主張,現在合不合宜?想養生要怎麼應變?
本篇邀請中醫師進行大會診,讓坐月子揮別古老禁忌。
生產後的產婦最怕體質變差、身材走樣,這段期間該如何保養才能讓身體健康又美麗,長輩們也常有些禁忌傳說,這些話是否還適合?本篇請中醫師為媽咪們指點迷津,傳授現代婦女坐月子的新主張!
Q:坐月子期間不能喝水,以免水腫?
A:一般產婦沒有限水,坐月子時可以喝溫水,建議少少、慢慢地喝,以免一直上廁所。想避免水腫,食物不能太鹹,待體內多餘的水慢慢排出。如果長輩不准喝白開水,慈濟醫院大林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乃菁表示,媽媽們可以炒黑豆、枸杞等煮水喝,也可多吃冰糖木耳、蓮子湯等,都是不錯的點心,此外,喝龍眼茶怕火氣大,可酌加少許鹽巴。
Q:食物都要用米酒煮過?
A:不久前有研究指出,產婦產後吃麻油雞酒補身,若酒精代謝不完全,會進入母乳中,寶寶間接吸到,雖然不會有立即危險,不過可能會影響嬰兒深層睡眠,長期會傷害肝臟或腦部發育,雖然醫生建議媽媽吃完麻油雞後,等待4個小時,讓母乳中酒精濃度歸零,再餵食即安全,仍讓許多母親捏了一把冷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婦科主治醫師林君玉表示,全中國的飲食習慣不一,台灣的習慣是讓產婦吃豬肝、豬腰子、麻油雞等補血,並用全酒來煮。中醫婦科典籍並非如此指導,綜合宋、明、清三朝的婦科醫家理論,都建議不要用過多的酒,以免產婦頭暈,且可隨個人的喜好與體質考量,酒量差者不要勉強。
林君玉指出,酒的作用是活血,非祛風濕,若要預防頭風或風濕,可用「黑豆酒」加「羌活」來煮食物或飲用,因為黑豆與羌活可補腎、祛風濕。另一種可能用到酒的情況,是產後飲用「生化湯」排除「惡露」(產後1~2週內所分泌出的血、內膜及殘留胎盤)。
Q:坐月子時能吃鹽嗎?
許多產婦生產後,感覺燥熱、口乾、沒有胃口。依照營養學的觀點,坐月子的飲食應該肉、魚、豆、蛋、奶、蔬、果均衡,重質不重量。
林君玉補充,除非有腎臟病,一般產婦並不會限鹽,但食用低鹽比較好,亦可避免水腫。烹煮時也不要使用過多麻油,太油膩會影響產婦腸胃消化,且避免寒性及冰冷的食物。可適量添加老薑,以溫暖子宮、排惡露、溫胃。
Q:生產完如何恢復窈窕?產後如何豐乳?
關於上述問題,應及早在產前一個月,由先生或婆婆、媽媽陪同產婦,找醫師商談,並作好一份病歷紀錄、體質分析表、營養師諮詢建議表等,讓醫師充分瞭解狀況,才能提供正確資訊。坐月子期間若有不舒服的症狀,一定要立刻請教醫師、解決問題。
陳乃菁指出,懷孕時,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1~14公斤,產後哺餵母乳,加上適當的運動及正確的藥膳調理,就不易變胖,例如:煮完藥膳後先放入冰箱,待上層的油脂結塊,將油撈去再食用。林君玉也建議,一餐可吃半碗飯、一盤青菜,和一點肉,切忌油膩食物,如此營養足夠,也不會使身材走樣。
關於豐乳、回乳,是最多女性關心的焦點,想要乳腺充盈豐滿,應多食用發乳食品,如花生湯、雞湯、魚湯和豬腳等。如果乳汁分泌較少,建議在煮湯時加「王不留行」(兩錢),不可施打退奶針,也避免食用麥芽水和韭菜。
Q:如何搭配藥膳,改善個人體質?
林君玉認為,坐月子期間的飲食與藥膳不可能人人相同,建議朝個人化、精緻化的方向來搭配,也就是依照產婦的體質、宿疾、是否感染疾病或受情緒影響,來分析臟腑氣血的寒熱虛實,進而調整飲食。。
一般人坐月子時,會喝生化湯排惡露,陳乃菁認為,生化湯應針對不同體質進行加減,例如有的媽媽生完小孩會便秘;有的會頭暈;有的會脹奶;有的有惡露、血塊,會腰酸、腹痛,此時,中醫會就個人體質,開立不同的藥膳,生化湯的劑量成分也會不同。
再者,也要調理腸胃,因腸胃為後天之本,腸胃功能好,產婦吸收自然佳,體力恢復也較快,接下來是大補氣血,最後才需調理陰陽。
Q: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洗澡?
陳乃菁認為,坐月子時應洗澡、洗頭。以往不建議的原因是,以前人多居住在茅草屋、木屋、土角厝,門窗不密閉,氣候寒冷時也沒有吹風機、電暖氣等設備禦寒,因此,洗頭、洗澡易著涼感冒,而產婦產後身體虛弱,才限制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洗澡。
現在電器設備齊全方便,加上台灣氣候較炎熱,不必如此限制。再者,油性髮質的產婦,如果1個月不洗頭,不但不衛生,還可能引發頭皮毛囊發炎。事實上,只要產後1星期,體力許可,洗完頭髮馬上吹乾,不要著涼即可。另外也可使用生薑煮水洗澡,以防感冒。真的不想洗頭的媽媽們,可用棉花沾消毒用的酒精,來擦拭頭皮止癢。
Q:洗頭、洗澡的水應先煮沸?
A:林君玉解釋,以前的人用井水、河水,水質易受污染,所以,產婦坐月子期間使用的水一律都要煮沸,以免傷口發炎或感染其他疾病。現在自來水都經過消毒,不必如此費力。
Q:產後筋骨酸痛如何防治?
A:產後如果休息不夠,太早做家事、照顧孩子,或坐姿不正確,或衣著不夠保暖受風寒等,都容易有腰背痛、膝痛、足踝痛、手腕痛等肌腱發炎的情形。
以餵母乳來說,若媽媽維持同樣姿勢太久,1個月下來,腰背部、手肘及手腕都會疼痛不堪,導致肌腱發炎。許多嬰兒有日夜顛倒的狀況,晚上哭鬧不休,嚴重的要父母親一整夜抱著走來走去,母親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不但疲累不堪,筋骨疼痛也久久不能恢復。
想好好調養體質,林君玉強調,前提是要有充分、適度的休息,坐姿正確,使用護腰、護膝、護腕來保護易受傷的肌腱;腰部要用靠墊;手肘要有支撐,餵奶累了,就把乳汁擠出,讓家人用奶瓶來幫忙餵;嬰兒的濕疹、腹脹、失眠症狀要儘快治療好,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收效。除了家人多提醒產婦注意坐姿與衣著、行動上多加協助外,醫護人員應給予正確的衛教知識,才能預防產後筋骨酸痛的發生。
陳乃菁也表示,預防手部肌腱發炎的方法是「少用手支撐」,另外,可藉由周邊輔助產品來支撐寶寶的頭部,以防肌腱發炎。
至於「母嬰同室」,林君玉解釋,有助於母親學習照顧嬰兒的技巧,但時間太長,母親會減少許多休息、睡眠的時間,因此,在作法上應彈性調整,讓產婦既能學到如何餵奶、換尿布、洗澡,又能在疲勞想睡時,獲得充分休息。
在中醫食療方面,林君玉補充,筋骨酸痛可用活血通絡、祛瘀止痛、補益筋骨的藥物,如獨活寄生湯、當歸拈痛湯等方劑,加杜仲、骨碎補、續斷治療。安神定志、除煩解鬱,可用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湯改善,此外,針灸、拔罐、熱敷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Q:如何避免產後憂鬱?
A:香港女星陳寶蓮產後自殺事件,震驚一時。林君玉提醒,由於荷爾蒙的影響,產婦多數有產後憂鬱症、容易悲傷,丈夫應好好疼惜太太,加上生產時會分泌一種「鬆弛素」鬆動全身骨骼,讓產道打開讓孩子出世,所以產婦生完小孩身體相當虛弱,不宜出門,許多事情要倚重先生幫忙。陳乃菁提醒,產婦要多休息,能躺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站,產後心情調適相當重要,家人一定要在旁邊支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