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 2004.01 文/楊錦治】

春節來臨之際, 一家子團圓圍爐,
大啖美食的欲望正如鍋中滾動的湯汁般節節高升,
飽餐之餘,生活作息也難免失之正常,
時值歲末寒冬,心血管疾病早在體內蠢蠢而動,
可得小心自己的「脂」數是否已逼近臨界點!

 

春節來了!過年期間已不時興大魚大肉,但多數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仍與平常不同,如果生活不正常、飲食失當,又有先天高血脂遺傳體質,過個年傷身又傷心可真划不來!台北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朝俊便強調:「現代人日常生活飲食已經很豐富,過年前後不應太過強調食補。」

 

血脂?體脂?

談血脂之前,先釐清和體脂有何不同。簡單地說,體脂是堆積在肌肉、皮下或內臟裡,量的多寡從身材外觀胖瘦便一目了然,所謂的「抽脂瘦身」就是抽體脂。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部副教授吳造中指出:「想知道自己體脂是否太多,可用電子斷層掃描檢驗,另外像量肚圍、皮下脂肪、腰臀比、骨盆側邊等,也可以檢測出來。」

血脂又是什麼?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類物質的總稱,包含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及三酸甘油脂(TG,又稱中性脂肪),上述四大項是構成細胞的原料,也是供應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它們參與體內激素等重要生命物質合成,是人體必要的營養成分之一。

 

膽固醇家族總點名

首先說膽固醇。它主要是從肝臟製造,部分從食物攝取,身體需要一定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機能。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週邊組織,膽固醇太高會引起冠狀動脈硬化和心臟疾病,所以被稱為「壞的膽固醇」。

至於高密度脂蛋白能對抗動脈硬化,將週邊組織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指數愈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機率愈低,所以叫「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過低,可能是因為遺傳、營養不良、肝臟病變或缺乏運動等因素所造成的。

至於三酸甘油脂,它是血液中的脂肪。它和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運轉。「如果三酸甘油脂囤積在體內,就會造成肥胖。」吳造中指出。至於脂蛋白種類繁多,例如β脂蛋白裡面含有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只要是引起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因子,都會使β脂蛋白升高。

 

高血脂,高在哪裡?

如果你膽固醇增高,可能是吃太多動物性脂肪食物,或者是家族遺傳、吸菸、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症引起。至於三酸甘油脂增高,可能和糖類食物吃太多、吸菸、肥胖,甚至是糖尿病、肝病、慢性腎炎等有密切關係。一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都增高時,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便大大增加。

吳造中說,抽菸會讓身體內的自由基增加,使毒性增多,「肝功能異常、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代謝症候群等都可能導致高血脂症。」

事實上,血脂含量只佔全身脂肪極少部分,但它經由血液轉運身體各部位,往往可以反應體內脂肪代謝狀況。正常人體內脂肪物質的吸收、産生和消耗、轉化都維持動態平衡,血脂含量基本上沒有改變,¬「不過只要膽固醇家族其中一項超過標準值,便有可能罹患高血脂症。」黃朝俊提醒。

吳造中補充:「有高血脂症家族遺傳者,只要親屬在60歲前有人罹患,一等親內親人最好早早檢驗自己身體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黃朝俊則建議,只要年過30歲,兩年做一次健康檢查、一年一次血脂肪檢查,都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怎麼檢查血脂含量?

自己是否罹患高血脂症,定期檢查相當重要。只要年齡在25歲上下、生活作息正常的成年人,醫師建議每5年接受一次血膽固醇測量;如果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檢測值在210~220 mg/dl間,最好3個月後再檢查;若略超過200 mg/dl,必須一年後再回診;40歲以上年齡層則每年需檢查一次血脂,若血脂已經異常,必須半年做一次檢查;至於高危險群和高血脂患者,便要聽從醫生指示定期檢查了。

由於血脂檢測常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吃了攝取高油脂食物後到醫院抽血檢查,會發現血脂比平常高:短時間饑餓也會使血脂含量暫時升高。不過,這種影響通常3~6小時便恢復正常。因此,最好在第一次驗血以後1~2周內再檢查一次,每次驗血前,應在晚餐後禁食12~14小時,並停止服用降血脂藥物至少兩周,測量出結果較正確。如果兩次檢測所得的總膽固醇數值相差都不超過10%,就可以確定罹患高血脂症了。

黃朝俊認為,台灣目前只有專科、大學體檢抽血檢查,若能比照美國將20歲以上年齡層者的膽固醇血脂檢查列入例行健康檢查項目,國民健康勢必更有保障。

 

我有高血脂症嗎?

高血脂症病因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高血脂症和虛發性高血脂症。原發性高血脂症是家族遺傳及環境因素造成(遺傳可說是原發性高血脂症的主因)。日前台北市便發現一家族50名成員中,高達一半血脂過高,最小的年紀只有17歲,其中7人甚至死於心肌梗塞。

高血脂症年輕化,家族遺傳因素佔很大比例,目前醫學界還無法證實是何種基因引起,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患者就算體重很輕,年紀很小,也可能罹患高血脂症。

或許有人擔心自己是否罹患高血脂症?事實上,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變(動脈硬化、中風等)患者最容易引起高血脂症;其次則是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庫欣式症候群(膽固醇過高)、吸菸者;再來才是家族遺傳。另外,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婦女和停經後婦女也屬於心血管疾病或動脈硬化性高危險群,不要忽略定期檢查。

 

家族遺傳是元兇?

國外也有類似報導。美國新奧爾良杜蘭大學醫學中心﹙Tulan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一份報告發現,人類生命早期若出現過重或膽固醇等方面問題,成年後大多有頸動脈窄縮的現象,若阻塞會造成中風。

另一份芬蘭圖爾庫大學﹙University of Turku﹚提出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危險因子的兒童和青少年,成年後發生動脈硬化的風險相對增加,不過,若改變飲食、增加體能活動、控制體重,大有可能降低他們身上的危險因子。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幸榮表示,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這種遺傳基因,除了驗血之外,可以看看手指關節外側、手肘、腳踝後側或上下眼瞼是否有黃色脂肪瘤,或者眼球虹膜有一圈白色老人環,這都是判定是否有家族遺傳的重要參考依據。

 

吃喝不慎  「脂」數一樣高

環境因素造成的高血脂症,只要是太油、太鹹、太甜的飲食,或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吃過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吃太少,都會引起高血脂症。「只要飲食熱量超過日常所需的40%、飽和脂肪酸超過10%、膽固醇超過300g,就會有罹患高血脂症的危險。」黃朝俊提醒。

至於虛發性高血脂症,則是伴隨其他疾病一同出現,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胰腺、肥胖症、痛風、異常球蛋白血症等。服用藥物也會帶來不良影響,例如利尿劑、口服避孕藥、類固醇、β阻斷劑、抗癌藥物等都是。

 

健康檢查有效防治

根據了解,去年台灣10大死因排名第一的是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則分佔第二、三位。台灣每年有10萬人死於中風,主要原因是腦血液循環不良、血管狹窄硬化等因素所致。

高血脂通常沒有什麼症狀,輕度的話沒有不舒服感覺,嚴重的話會頭暈目眩、胸悶、氣短、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說話、肢體麻木。如果血液在心臟阻塞,會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部會腦中風;堵塞眼底血管將使視力下降、失明;發生在腎臟會引發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在下肢將使肢體壞死、潰爛。最新研究甚至還提出脂可能與癌症有關。

高血脂症是未來公共衛生的焦點課題!台灣去年9月已經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而老人主要的病症-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也將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

 

Box:簡易血脂量測表

 

正常值

臨界值

危險值

總膽固醇值(TC)【註1

<200 mg/dl

200239 mg/dl

24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HDL-C

4060 mg/dl

>60mg/dl

<4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LDL-C

<130 mg/dl

130159 mg/dl

>160 mg/dl

三酸甘油脂值(TG

<150 mg/dl

150199 mg/dl

>200 mg/dl

【註】

1.19歲以下青少年最好低於170mg/dl

2.只要其中任何一項超過正常值,便屬於高血脂症。

3.正常值的人可5年接受一次血脂值檢測;臨界值的人最好12年內重新評估;屬於危險值的人,必須接受進一步血脂分析,以高血膽固醇的嚴重程度當作治療的指引。

4.單位mg/dl是每100毫升中的毫克數。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