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 2009.04 企劃/蔡睿縈 文/張慧心】

文綺晚上在辦公室加班,突然接到小五兒子導師的來電,「宥凱最近脾氣很差、
常和同學吵架,功課也不寫,似乎大人的離婚令他很受傷……」
文綺聽了很錯愕,乖巧內向的兒子怎會一夕變了樣,離婚的影響真有這麼深?

 

國小老師幸玲從小跟著離婚的媽媽長大,得知先生在大陸包二奶,她偷偷把家中所有不動產、定存換成自己的名字,才把先生叫回台灣簽字離婚。在決定離婚到付諸行動的前後一年多,她暗示性的問過兩個孩子,讀國中的女兒想跟她,剛上小學的兒子想跟奶奶。

因此離婚談判時,幸玲依兩個孩子的想法,沒多堅持,「兒子從小享受慣了,奶奶又寵,想必無法跟著我過苦日子,所以不勉強他,我不希望日後他怪我害他吃苦。」離婚後,她出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如今在大學任教。至於兒子因和繼母衝突不斷,10年後也在前夫拜託下送回身邊,正如當初她所預測。

「心裡高興,但也覺得難過。過去個性可愛的兒子如今變得全身是刺、生活雜亂無章。」雖然倍覺辛苦,卻明白兒子今日的表現,是承受父母離婚的後果,而母親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補破網……

 

婚姻衝突,別對子女傾訴

有些人知悉配偶外遇或婚姻遇到衝突,喜歡找子女傾訴恐慌和委屈,曾處理相當多離婚個案的諮商專家吳娟瑜分析,此時傾訴者難免有情緒,加上事情未明朗,子女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徒增他們負擔。

「真正有益的傾訴對象,應是思考積極、有人性關懷,同時受過專業心理輔導的人,才能鼓勵自己找出問題核心、提供建議,引導自己走出自怨自艾的泥淖。」如果暫時不想對外求助,不妨靜下心,多和「自己」對話,或拿筆記下心中的感受,都比向子女傾訴來得好。

友緣基金會從教育諮詢專線、兒童成長團體中,也聆聽過不少子女的心聲,執行長廖清碧觀察,年齡較小的孩子不會找朋友傾訴,只會把祕密藏在心裡,任由內心煎熬苦悶。青春期孩子則會憤怒地把自己關在房裡或放逐街頭,扭開音響,或做有趣的事把大人的世界拋在腦後。

大學階段的孩子則左右為難,不知該不該管,也不知該站哪一邊。有時會幫其中一人說話、和其中一人吵架;或同時責備父母,再甩門出去痛哭。至於已婚的子女可能是看多或自顧不暇,對父母的抱怨和訴苦會世故地打圓場,關懷卻不介入。

 

婚變對孩子的傷害,大到無法估計

台北市家庭生活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呂麗絲研究國內外論文,發現父母的婚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後遺症難以估算。至於孩子受害程度,會依本身、父母性格、婚姻暴力等而不同。「尤其父母因外遇婚變時,最重要是別誤導下一代走入婚姻的死胡同。」

台北教育大學就曾做過「父母外遇對於兒童生活適應影響」的調查,發現孩子愈知道雙親衝突,或雙親衝突程度愈高的兒童,憂鬱程度愈高,個人適應與社會適應也愈差,尤其男孩的衝擊比女孩明顯,且不論在低、中、或高衝突的家庭,男生的社會適應都比女生差。

呂麗絲認為婚姻經營就像修「婚姻」學分,不一定要有美滿的結局才叫修業期滿。婚變的過程也是生命經歷的一部分,愈能客觀、誠實面對,愈有助於孩子建立正向的婚姻觀、感情觀。

PIX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家健康 的頭像
    大家健康

    大家健康部落格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