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2015.01文/劉柏志
孩子邁入青春期,老是躲在自己房間,
連晚飯都不出來吃,一整天和家人說不到三句話,
說他幾句就生氣,到底該怎麼和他溝通?
阿倫升上國中後,開始擁有自己的房間,或許是年紀還不大的關係,彼此相安無事。後來阿倫升上高中,爸媽買了一台電腦送他,從此阿倫一回家就窩在自己的小天地,除了洗澡、睡覺外,幾乎都待在房間內用電腦,爸媽不喜歡阿倫常把晚餐拿進房間吃,而不與家人一起用餐。阿倫甚至吃完餐點,也不將餐盤拿出來,媽媽常要替阿倫整理房間,難免抱怨,不良的生活習慣,讓阿倫不時與爸媽產生摩擦。
此外,阿倫無時無刻都待在房間內用電腦、滑手機的行為,更惹怒了爸爸,爸爸反對阿倫把時間都浪費在電腦上,甚至覺得網路充斥了許多負面資訊,但爸爸的意見並未被阿倫採納,屢屢溝通都無效,到底做父母的,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面對青春期孩子
父母溝通要有彈性
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心理師洪錫璁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對多采多姿的生活感到好奇,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認同與想法上的寬廣,父母該給的不是贊成或反對,而是瞭解與協助。
旭立諮商中心心理師方曉喻提到:「這個年紀的青少年,會透過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來不斷『試探』父母對這些事情接受的底線,這是青少年塑造自我人格的過程,因為他同時也在尋找自己的底線,他們會了解哪些事情可被接受、哪些事情不能被認同。」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洪錫璁心理師提醒父母:「如果完全放任小孩是錯誤的做法,重點是打開溝通之路,有彈性但不妥協,父母溝通時也要提醒自己,侷限的觀點是擋住調整和適應的障礙。」父母應避免衝突發生時與孩子正面硬碰硬,先退一步,觀察、傾聽孩子的訴求,別急著想要改變。無論你聽到的是指責、挫折、委屈或他還在抗拒,這時都達到了溝通、建立關係的效果。
父母角色要分工
主動邀請代替責罵
兩位心理師皆表示,在家庭中,母親通常扮演著「涵養者」的角色,常替孩子著想,攬下許多家事,對於孩子不理想的生活習慣,也一再包容忍讓,媽媽頂多念一念,但最後還是幫孩子收拾。久了孩子就常跟媽媽「盧」,甚至想動搖媽媽的原則,因為孩子會認為,只要自己堅持不收拾,最終媽媽還是會來善後
若媽媽實在無法拒絕孩子的要求,方曉喻心理師認為,這時父親必須要挺身擔任一個比較明確的、不輕易動搖原則的角色,明確表達父母的期待,例如及時邀請孩子:「今天大家一起在餐桌上吃晚餐吧,爸媽很想跟你們一起吃飯,好久沒邊吃邊聊了」。以明確的正面期待與要求,替代情緒性的碎念與責罵。若孩子還是堅持拿晚餐進房間吃,父母也不用覺得挫折,下一餐持續邀請,持續並一致性的要求,是教導孩子並達到父母期望行為的不二法門。
若孩子堅持將餐點帶進房間,但父母希望孩子自己收拾,父母只須提醒,吃完要把餐具拿出來洗,若沒拿出來洗,下一餐繼續使用同樣的餐具,且說到做到。以明確的行為後果來引導孩子達到你期望的行為。
父母應以身作則
給孩子反思的空間
方曉喻心理師提醒,教養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言行管教間的一致性,像案例中阿倫的父母讓阿倫擁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電腦,代表父母願意讓孩子控制自己使用電腦的時間,如果父母又強硬管制孩子使用電腦,就會讓孩子反彈。
若要避免這種情況,可在購買電腦前先約法三章,或者發現孩子沉迷網路,盡快選個親子氣氛融洽的時刻,適時提醒孩子「好久沒跟你聊天了,買了電腦就常看不到你,這樣我很寂寞啊,出來陪媽媽聊聊啊!」家長不妨用困惑或自娛的口氣輕鬆表達,讓孩子主動反思是否自己用電腦的時間太長了,這樣可減少親子間的衝突,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並非爸媽一味的要求。
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希望孩子在餐桌上吃飯,爸爸卻常坐在客廳沙發邊看電視邊吃飯,也容易造成孩子認為自己的行為跟爸爸相同,不需調整,而不理會媽媽的要求,開始與家庭規範起衝突。因此,方曉喻心理師提醒父母的行為需與管教呈一致性,這是維持家庭規範的重要因素。
感謝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洪錫璁心理師、旭立諮商中心心理師方曉喻審稿
大家健康雜誌》104年1、2月合刊號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居家防「毒」,要懂的3大關鍵
◎封面主題:你用的餐具安全嗎?5個NG行為STOP
◎特別企劃:加速身體代謝毒物,哪些食物有用
◎元氣生活:鍋具大比拚,就是不讓重金屬下肚!
◎元氣生活:氣炸鍋、壓力鍋,如何正確使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