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2013.06 文/梁雲芳
想勸身邊的人戒菸,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營造情境,讓他有誘因而開始行動,
再用4妙招協助他克服菸癮誘惑!
菸一旦點燃會產生4000多種有毒物質,抽菸者難道不知道嗎?他們當然知道,只是抽菸多年,要戒掉並非易事。若住在一起的家人苦心勸導戒菸,抽菸者卻還是斷不了菸癮,難免雙方有些氣餒,甚至可能引爆衝突。
婉玉的老公是老菸槍,喜歡在陽臺抽菸,然而,隨著他走進屋內,菸味還是會飄進室內,媳婦屢勸不聽,再也受不了,當面拿電風扇吹散菸味,婉玉看在眼裡覺得抽菸雖然不好,但這樣做,也太不給丈夫面子。臺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憲林表示,這是不友善的舉動,公公因此而戒菸的動機不高,媳婦是晚輩,還可能被冠上不孝之名,不妨採用漸進式且不會發生衝突的建議,比方可用友善的口吻說:「公公,謝謝你在陽臺抽菸,這樣客廳的菸味少很多,不過,菸味還是會附著在衣服上,帶進屋內,待會兒小孩下課,聞到菸味會咳嗽,能不能請你幫忙到樓下抽,抽完菸後,在外面逛一下再回來?這樣對小孩的氣管比較好」先讓公公改變在陽臺抽菸的行為,再慢慢勸他不再碰菸。
在抽菸者立場勸戒菸
較能有效溝通
抽菸者與勸導戒菸者就像在進行拔河比賽,如果抽菸者被說服了,戒菸就會成功,反之,戒菸就會失敗。吳憲林醫師帶領戒菸班十餘年,已協助上千人成功戒菸,他很了解抽菸者成癮後,要戒掉「上癮」的難處,如果勸導者未能站在抽菸者立場協助,只是一味下指導棋,以權威命令方式處理或用威脅態度,皆屬無效的溝通,成功戒菸的機率微乎其微。
吳憲林醫師建議勸導者,需從「知己知彼」的競爭心理學著手。抽菸者只要抽一口菸,尼古丁物質便會停留在腦部好幾個月,並會對尼古丁敏感化,使得抽菸動機提高至原本的3至4倍,即使長期戒菸,這種感受仍然存在。老菸槍由於身體對尼古丁依賴的程度高,要成功戒菸,陪伴者需要化身抽菸者,站在他的立場思考,究竟是哪些關鍵因素可提高戒菸動機,讓他願意戒菸,並堅持到底。
4大情境
提高戒菸成功率
分析戒菸成功者的資料,發現處於以下4種情境的人,較容易戒菸,但吳憲林醫師表示,戒菸者與勸導者之間的關係要非常友善,而且勸導者要釋出最大善意,才可有效提高戒菸機率。
1身體出狀況
生病時因身心受到痛楚,會興起不得不戒菸的念頭,勸導者可趁機勸導:「為了你的健康,你應該要戒菸;你咳嗽情況嚴重,把菸戒了吧!」有了充分的戒菸動機,會提高戒菸成功率,因此當抽菸者生病,或者看到親友生重病,也擔心未來自己生病連累家人,在此健康意識提高之際,都是勸導戒菸的好時機。
2當良善榜樣
每個人都有榮譽感,若有機會成為榜樣,常會興起戒菸念頭。比方說男人常是賺錢養家的功德主,應該受到家人尊崇,卻因抽菸被家人罵到臭頭,淪為人人喊打的「壞人」角色,為了家人健康,也為了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榜樣,就會考慮戒菸。
臺中醫院科微創手術中心暨消化外科主任蔡金宏,是2002年「戒菸就贏」比賽60萬獎金得獎人,他表示,戒菸之後,與太太蔡碧如聯袂協助岳父戒菸,成功關鍵在於孫子。岳父很愛抱孫子,可是孫子不愛他身上臭臭的菸味,趁此機會,他們要求爸爸戒菸,最後成功戒菸,如願可以常抱孫子。
李清賢是2012年「戒菸就贏」比賽的獎金得主,目前在捷運站擔任保全工作,他的戒菸動機是為了女兒,因為女兒不僅關心他的身體健康,還主動幫忙報名參加戒菸比賽,這是支持他不再碰菸的最大動力。
以上例子可給勸導者作為參考,如果發現抽菸者很在乎別人看法,同時希望留給別人良好印象,都是勸阻的利基。
3抽菸挺麻煩
當抽菸的臭味惹得鄰居、同事們抗議,為了避開這些指責,必須到外面抽菸,種種的不便,對抽菸者來說頗為麻煩,就易出現戒菸動機。
2008年「戒菸就贏比賽」得獎者郭志春,曾服務於臺中黎明派出所,目前已調派到嘉義縣竹崎派出所,戒菸的動機就是「抽菸真的很不方便」。由於辦公室不能吸菸,要到外頭,且值勤時也不能叼根菸,所以當同事張浩超替他報名戒菸比賽,他想,戒了也好,省了麻煩。如果勸導者發現親友也有類似情況時,就可挺身勸導戒菸。
4愈來愈沒錢
很多人將抽菸視為一種休閒活動,吳憲林醫師提醒這可是愈抽愈窮,是個存不了錢的窮人休閒。一方面是買菸花錢,沒辦法存錢,另一方面是健康愈來愈糟,沒辦法賺錢,一旦發現錢不夠用,就會興起戒菸念頭。……
感謝臺安醫院胸腔內科吳憲林醫師審稿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2013年6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