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2007.07文/施沛琳
好熱阿!熱熱熱!
太陽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高,皮膚都要燒起來了!
長時間在冷氣房、喝冰水能消解暑氣嗎?
從事業務工作的昱青最近總覺得昏沈,一直感覺沒睡飽,整天精神萎靡,他懷疑是工作太累,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就醫後發現是中暑。醫師表示,俗語「中睡蛇」指的就是這種狀況。
頻繁進出冷氣房與室外
亦可能熱休克
時序入夏,台灣地區即頻傳熱死人事件,不僅在外跑業務或在烈日下工作的人是高危險群,平時躲在冷氣房的上班族,一旦需外出洽公,突然由涼颼颼的冷氣房,轉換到炎熱的環境,也容易出現中暑現象。
這是因為人體體溫升高時,身體會排汗來散熱、降低體溫,若身體溫度上升時,馬上進入冷氣房,皮膚上的毛細血管遇冷空氣會急劇收縮,導致體內高熱無法藉由發汗排出,就容易出現頭昏腦脹、倦怠乏力等症狀。
國泰醫院急診醫學科住院醫師戴志宏指出,國人常受到熱急症的困擾,種類包括:熱昏厥、熱抽筋、熱衰竭與熱休克(中暑),中暑是熱急症最嚴重的情況,醫學上有典型及異常中暑之分。
「典型中暑」主要發生在夏季,主因是「人體無法即時散熱」。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年老,或服用反副交感神經生理作用藥物的人,散熱能力較弱,若體內熱量增加,更不易散熱。
而「異常中暑」主要出現在劇烈運動後的年輕人身上,因運動後「體內熱量驟增」。另外,在潮濕、悶熱環境下,如田裡或工地勞動者,頂著烈陽,體內熱能快速增多,也易異常中暑。
中醫教你預防中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顏志誠說,中暑是因人體無法正常散熱,使體內熱量與水分代謝不均衡,並過度流汗而消耗人體正氣所致。錯誤的解暑方式也是中暑原因之一,如大汗時沖冷水、吹冷氣、喝冰水等,都會讓暑熱無法排除。此時最適合的消暑之道就是——飲用常溫的開水,或處在自然的環境裡。
若依中醫觀點來治療,顏志誠推薦「清熱、益氣、生津」的療法,常用方劑如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清暑益氣湯、生脈飲等。
想要預防熱昏厥或熱休克等熱急症,戴志宏及顏志誠建議:
1. 少在陽光下曝晒,避免最熱時段出門。非得外出,儘可能穿著淺色服裝及寬鬆衣物。
2. 大熱天從戶外進入室內,不要一下子就躲進冷氣房或猛灌冰水。
3. 如有中暑徵兆,要在陰涼的環境休息,以及用物理方法,如向身體灑水等方式降溫。
4. 若大量出汗,要補充足量的水分和電解液,可服自製0.1~0.2%的生理鹽水(1公升常溫開水,放入1/4~1/2茶匙的食鹽),也可喝一些運動飲料,但不要直接食用鹽巴。
5. 若有任何昏厥前的不適症狀,要及時躺下或坐下。
6. 平時可多喝綠豆薏仁湯、桂花酸梅湯,或以薄荷葉與紫蘇葉各100克放入浴缸中浸洗,都有助身體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