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  文/葉語容


孩子邁入青春期,彼此見面講不到兩三句就吵架,讓你很頭痛嗎?

不想家庭氣氛繼續低迷,面對大孩子該怎麼溝通?

 

「叫你幫忙丟垃圾也不丟,還一堆藉口,讀了這麼多書,整天只會跟爸媽頂嘴!」品如忍不住對兒子破口大罵,以前她總認為兒子很乖、很懂事,但不知為什麼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無法溝通。她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兒子在外地讀書,被其他同學帶壞了,因而愈來愈不在乎家裡……

對青少年,父母親常會發現越來越叫不動,以前說一次就會去做,現在都要三催四請。由於孩子心智年齡逐漸成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在學校也會與同儕交流,個性往往會和小時候不同,這時家長就必須換另一種溝通方式,來和孩子對談。

但有時父母情緒上來,往往還是按捺不住脾氣,忍不住對孩子破口大罵,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怎麼轉換心境來面對,跟孩子溝通呢?又可透過哪種方式,讓孩子發現自己的特質?讓我們請專家來解答。

情境設定

媽媽(憤怒地說):兒子,你的房間「永遠」很亂,每天叫你整理你都說好,卻都是再推拖。

兒子(敷衍地說):好啦!好啦!等一下收!很煩耶……。

 

專家解讀

上述情境是很多家庭每天上演的劇情,其實有很多解法。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陳莉榛說:「根據孩子個性的差異,家長可選擇與孩子溝通,或乾脆放寬標準,但重要的是,家長要先拿『慈愛的心』對待自己和家人,不要一開始就憤恨、發怒、生氣。」
家長大聲說話的目的是,要孩子聽話把房間整理乾淨,但真的有用嗎?孩子真的聽話乖乖地把房間收拾乾淨了嗎?這樣做往往目的沒達到,最後還賠上親子關係,使情況越來越糟。

 

◆若幫忙代勞,就不要抱怨

若父母能以慈心面對,譬如媽媽看不過去,乾脆自己動手花5分鐘快速把房間整理好。當家長親自去整理,只能期許孩子會感受到家長的愛與關懷,這是以身作則,是教導孩子最佳的示範,這時就不能一直抱怨,以免壞了氣氛。

 

既然要做,只能提醒孩子一張整潔乾淨的書桌,會讓心情比較舒服,看書效率或許能提升。最忌諱自己跳下去做,卻又一直抱怨孩子不做,孩子會想,我沒逼你,是你自願的,不好的溝通氣氛反而模糊了訴求

   

找出「例外」,看看孩子的優點

請不要用「老是這麼髒」、「總是這麼亂」對孩子說,請找出「例外」。這個例外就是孩子曾經做過、曾經完成過的優點,以此來看孩子,就會看到孩子更多優點。請想想看,用這個方式處理,有哪個人吃虧了?哪個人輸了?那個人贏了?「家庭」講的不是勝負、輸贏,是講親情。

陳莉榛老師說,師長要懂得與孩子溝通,不要孩子的表現不如己意就破口大罵,當然也不是要家長強忍怒氣,而是要換個角度看問題,就能看到將負面情緒轉成正向的解決方法。

 

孩子有好品格、發展得好,最開心的人是誰?誰最有面子?陳莉榛直言,人是很複雜的,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功課佳」的父母,其實最終目的是要「自己」放心,這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的觀點。其實,成長需要的是養分與引導,責罵會讓親子之間形成溝通的鴻溝。

不要一直抓住孩子的缺點或者沒做到的部分碎碎念,他的能量都被家長碎碎唸的嘴巴「啃掉了」。父母如果可以多點耐心與愛心,親子攜手找到「孩子的優點或長處」,才可能培養出持續樂觀有正向想法的子女。俗話說「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都有優點與長處,不要太鎖定孩子一時沒做到的事情,而忘記了他的優點與長處。

 

總之,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不要過度期待他們要完全聽話,也不要遇事只責罵或過度保護,這都不恰當。家長自己要先能接納多元的價值觀,並願意挪出心力來陪伴孩子,在溝通良好後,就能進一步化解不舒服的情緒,最後再將孩子引導到可發揮專長的道路上去自我實現。

 

感謝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陳莉榛審稿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4年9月號「實體版」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