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2013.12文/王至弘(臺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當骨刺引起痠痛不適,要關注的是骨刺有沒有壓迫神經?

厲不厲害?需不需要手術治療

若因骨刺壓迫神經和關節磨損嚴重而不敢活動,

將導致肌肉無力,關節活動受限,增高跌倒骨折的機率,

一旦骨折,如廁洗澡都要依賴他人,除了不便,也將失去自由行動的快樂……

 

門診中常見中年以上的病患,因膝痛、腰痛或頸椎疼痛求診,經檢查後,醫師會告訴部分病患,你有骨關節或脊椎退化現象,你有長骨刺,此時病患一聽就有些震驚,有些迷惑,心想我該怎麼辦?醫師又說,這要吃藥、做復健,就會改善。有時醫師也會說,這沒關係,平常動一動,不要過度使用就好了。然而,病患還是會不斷地追問,骨刺在哪裡?要不要緊?如何預防和保健?以後要不要開刀?可不可以不開刀?這些問題都不是短短的門診時間能夠回答的。

   

過度使用或姿勢不良

50歲起就可見骨刺生成

 

一般來說,50歲可能有很早期的骨關節和脊椎退化現象,如關節喀喀的聲響、酸痛或其他不適的症狀,經檢查有時可在X光片上見到很細微的骨刺,通常對身體沒有影響,所以不必緊張,表示你已步入中年,適當的伸展和肌力運動是保持體能和健康最重要的事。臨床上,如果突然有膝痛、腰痛或頸椎疼痛,常因過度使用、負重,或姿勢不良所引起,加上腰腿肌力減弱,以致於關節和脊椎受力增加,產生疼痛的症狀和骨刺,這是早期的骨關節或脊椎退化現象。

年過60歲後,或多或少已有初期的退化,脊椎和關節的不適症狀時常出現,X光片上可見一些小骨刺或關節軟骨的磨損,聽起來有點令人擔心,不過,此時身體還像狀況不錯的中古車,只有小問題,功能上還可以用。不過,這種脊椎和關節不適症狀的加重,及骨刺或關節軟骨磨損的逐漸惡化,是一項警訊,表示個人的肌力持續減弱,筋骨伸展不足而僵硬,體格逐漸變形,卻還是常過度使用、不當負重,或姿勢不良,使筋骨傷害的惡性循環無法逆轉,那麼隨著老化的腳步而不斷退化變形的情況,會日益嚴重,乃至於影響日常生活,需要長期復健或手術治療

   

人生到了70歲的時候,身體所有器官都會老化,雖然如此,個人能夠獨立自由活動,是最大的快樂和目標,此時不必問醫師,「我有沒有骨刺?在哪裡?」「為什麼我會長骨刺?」因為在70歲的古稀之年,身體、頸椎、腰椎和關節都會有骨刺,就好像老機器會生銹一樣,這是經年使用和不斷退化的現象,也是歲月在骨頭上留下的痕跡;誰都一樣,人到了70歲,骨刺退化就像齒搖髮禿、老花皺紋一樣自然另一方面這時候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也不多,重要的是定期就醫控制病情,平常好好保健保養,才能快樂地享受獨立自由活動的樂趣

 

當骨刺影響行動甚鉅

4要點評估是否開刀

 

 骨刺引起不適時,要關注的是「骨刺有沒有壓迫神經?厲不厲害?是否需要手術?」或「關節磨損是否需要手術換人工關節?」。脊椎退化長骨刺壓迫神經不像車禍外傷造成神經損傷,或是腫瘤壓迫神經,很少造成癱瘓,病人尋求治療,都是因為痠痛或肢體麻木影響日常活動。

 

 一般來說,如果是急性,先休息、吃些消炎止痛藥,或加以復健,多半就可康復。少部分則是在症狀治療、藥物、復健和物理治療都無效,加上影像檢查顯示明顯的骨刺或椎間軟骨壓迫神經,才需要開刀治療。

 

    因此,脊椎退化骨刺開刀的前提一定是保守治療無效,評估指標如下:

  1. 痛麻症狀是否厲害?
  2. 影響日常行動是否顯著
  3. 一段時間的保守療法是否沒有改善
  4. 影像檢查顯示明顯的骨刺或椎間軟骨壓迫神經

 

如果以上皆是,才有開刀的必要性。但是,常有病患害怕開刀的風險,寧願忍受疼痛痠麻、不良於行、無法出外活動或難以自行運動復健的狀況,結果是愈不敢活動,愈導致肌肉萎縮無力,關節活動僵硬受限,行動困難,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甚至跌倒骨折。跌倒骨折後,很多情況需要手術治療,不開刀也不行,否則更進一步影響肢體功能,甚至生命安全……

更多精彩內文,請看《大家健康雜誌》12月實體版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