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 2017.1. 諮詢/林謂文(臺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採訪整理/張慧心、劉紫彤

 

 

 

王爺爺最近血壓飆高,但上次到醫院拿的藥吃完了,

兒子好心的把自己的降血壓藥給爸爸吃,

沒想到幾天過後,王爺爺竟腎臟發炎被送急診……

 

許多患者被診斷出高血壓後,常不甘願服藥,擔心吃太多藥會傷身;有些患者則是認真服藥,但每到聚餐時刻,就自我安慰既然有吃藥,飲食就不用忌口,大魚大肉樣樣來,這些觀念是否易讓病情起伏不定?此外,如果血壓測量的數值不錯,是否能「呷好逗相報」,把剩下的藥分給家人吃?關於高血壓常見的服藥疑問,就由臺安醫院心臟內科林謂文醫師與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以下簡稱林、張)來揭曉答案吧!

 

Q吃了降血壓藥,就要一輩子服

 

正解不一定,要視患者的健康狀況與致病成因而定。

許多民眾都誤以為吃了降血壓藥,就要吃一輩子,事實上,控制高血壓的方式很多,其中包含減重、減少鹽攝取、運動、戒。藥物雖是其中最快速見效的方式,但藉由藥物來控制血壓的同時,也必須改善生活作息,或是找出高血壓的成因,例如緊張、疼痛、肥胖等,將成因移除,就有機會不用長期服藥。

不過,有部分患者是因血管老化造成高血壓,醫學上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會建議患者服藥來控制血壓、使血壓穩定,避免血壓突然升高,而讓其他器官受到傷害,長期下來,若生活作息控制得宜,可經醫師評估後,逐漸減少藥物。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是一種現象,沒有辦法被治癒,只能被控制。有時候血壓與年齡、個人身體因素、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有關聯,所以一旦被確診為高血壓,很有可能終生都會有高血壓發生的情況,例如:血管老化的患者。因此與其說是「治療」,不如說是「控制」血壓更為恰當。透過服藥使血壓穩定,防止其他器官病變,可預防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發生,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有些患者會因為肥胖、冬季血壓偏高,或是感冒、服用中藥或成藥等,出現「假性高血壓」的症狀,這時就會採用短期血壓藥幫助患者降血壓,改善高血壓產生的不適。當這類患者血壓恢復正常,就有可能不用再吃藥。因此,並非全部的高血壓患者都要吃一輩子的藥。

 

Q原發性和續發性高血壓差在哪?

 

正解》兩者雖然都是高血壓,但成因和治療藥物都不同。

「原發性高血壓」占國人高血壓的絕大部分,多數是血管老化失去彈性所造成,因此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大都需要長期依靠藥物來治療。「續發性高血壓」則是因腫瘤、內分泌失調、腎臟疾病或其他藥物所引起,需針對病因來治療。

我國高血壓患者中有九成以上是「原發性高血壓」,這類型的患者血壓可能因年紀漸長而越來越高,不是服藥效果不好,而是起因於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年紀越來越大,或是血管粥狀硬化越來越嚴重等,導致血管失去彈性,血壓越來越不好控制,醫師才會根據臨床症狀調整藥物。

另外,少數患者屬於「續發性高血壓」,是其他疾病所引起,最常見的是腎臟疾病或漸進性慢性腎衰竭所引起的病態型高血壓。因為腎臟是調控血壓很重要的器官,當腎臟功能越來越差,血壓便越來越無法控制,當然就會逐漸攀高。其他疾病還包括甲狀腺亢進、內分泌腫瘤及疾病、血管疾病等,都可能產生病態的高血壓。相反的,如果病因改善,當然有機會使血壓恢復正常、停止服藥。

 

Q家人都有高血壓,藥分著吃沒關係?

 

正解》錯!高血壓藥因人而異,不可混用,嚴重者甚至會傷害其他器官。

每位高血壓患者的成因和病況都不同,例如:容易緊張、血管老化、有無腎臟功能不好、有無其他心血管疾病等,醫生會根據病況及血壓高低,總體考量後給予藥物。

即使都是降血壓藥,作用和機轉也不相同。例如有些降血壓藥在腎臟功能不好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一旦給腎臟不好的患者服用,就會加劇腎功能惡化。即使是同樣的藥,每位患者的嚴重程度不同,服用的劑量和頻率也各不同,因此,自行服用他人的藥物,不但血壓不會改善,反而還有害。

高血壓常會合併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器官疾病一併出現,醫師在開藥時會考量患者有無其他狀況,例如:有無罹患糖尿病?心臟有無支架?有無心律不整的問題?並與患者目前使用的藥物做適當的搭配,因此,每位患者拿到的藥可說是「量身打造」。若要服用高血壓藥,一定要經過專業醫師評估後才能使用,切勿擅自拿別人的高血壓藥來吃!

再者,血壓的標準會視對象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健康成人血壓建議控制在140 /90 mmHg以下,超過需開始注意;糖尿病患者約控制在130/80 mmHg80歲以上的長者控制在150/90 mmHg即可,所以,服藥當然會因人而異。更何況,血壓控制非一時半刻就能改善,確實就診、定期門診追蹤才是上策。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