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 2016.10.    諮詢/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王國仲(旭立基金會諮詢師)

採訪整理/呂慈庭

 

如果小時候曾目睹家人遭受家暴,抑或自己曾是受害的一員,

當這些不美好的記憶一直默默影響著你,該怎麼辦?

 

 

家庭暴力的影響可能很長遠,若孩童在長期被毆、被虐或目睹暴力的情況下,對兩性的角色易產生固著的交往模式或刻板印象,也可能造成兩性及人際關係上的困難。此外,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而產生情緒障礙,如:易焦慮、抑鬱、恐懼、尿床、出現自虐行為、無助、有學習障礙、做惡夢、低自我評價等,甚至認為自已被毆、被虐的命運都是應該的,也不認為可能改變,於是長久忍受被虐待的痛苦。

 

若發現自己可能因小時候的家暴陰影,導致現在某些觀念有些悲觀,該如何調整及改變?以下採訪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和旭立基金會諮詢師王國仲給予建議。

 

CASE 1逆來順受,認為被虐理所當然

小美在兩性關係裡,一直很逆來順受,每當男友對她惡言相向,甚至動手動腳,她都不會反抗,覺得只要男友不離開她,任何事她都可以忍受。若男友想要分手,她會感到無比焦慮,甚至會自虐。

直到有一天朋友再也看不下去,告訴小美這不是正常的心態,不能透過委曲求全、逆來順受來留住另一半。

原來小美小時候,爸爸會打媽媽與她,媽媽不曾反抗,只會把年幼的小美抱在懷裡,長大後小美認為被男友打是正常現象,只要男友還在身邊就好。

 

專家解答》

針對此情境,吳佑佑醫師表示,從小目睹家暴過程,會使成長後自我價值受影響。對自己缺乏自信與安全感,因為人的習慣能夠帶來安全感,所以無法脫離舊有的相處模式,導致這種被虐狀況無限延續,內化為必經過程,需要尋求專業管道,協助自己重拾信心,強健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認知。

 

為什麼離不開男友?

吳佑佑醫師解釋,別人的行為模式是無法經由自己的勸說及意念就輕易被改變的,因此若是遇到打人的行為時,應該要求自保並適時離開,而不要天真的認為可以經由勸說改變別人動手打自己的狀況。

 

王國仲諮詢師表示,小美似乎已在親密關係裡形成一種不安全依附的關係模式,並依據自己小時候原生父母的婚暴經驗,選擇自己「熟悉」而非「舒服」的關係伴侶。長時間下來,小美沒有其他對照經驗,更進一步合理化自己的親密關係經驗為「正常現象」。

 

親朋好友能做些什麼?

身邊的親友若想幫助受害者,應該特別留意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得以提供適當的協助。王國仲諮商師坦言,一般情況下,親友面對這種狀況,都會勸當事人離開這段關係,或是給予很多建議,甚至用很強硬的態度和做法去幫助當事人,但是對於當事人沒有實質幫助。

 

若當事人始終離不開這段不健康的關係,親友便會開始感到失望、憤怒,甚至會離棄當事人,變成更加複雜的負面情緒及關係。因此建議親友擔任傾聽及陪伴的角色即可,過程中對於當事人的安全議題隨時保持警覺,鼓勵當事人尋求專業協助,接受心理相關專業人員的服務。如此親友可避免自己耗竭,也確保當事人有幫手可解決在親密關係中面臨的難題。

 

CASE2強悍自保,不信任婚姻的女強人

 

莉莉和一位精明幹練的同事形同姊妹,這位姐姐工作能力強,人也很好相處,有個穩定交往10年的男友,卻從未聽過他們有結婚的計畫。

 

有次下班後莉莉到姊姊家喝點小酒聊天,姊姊忽然大哭說,其實男友一直有跟她提結婚的事情,若在半年內,她還是很恐懼婚姻,不願結婚,男友也有家人的壓力,最後只能分手。

 

姊姊告訴她,她恐懼婚姻是因她從小就目睹父親向母親施暴,拳打腳踢、言語污辱等。因此,從小她就排斥當女孩子,不願穿裙子和梳辮子,長大後也以女強人自居,想保護自己,莉莉該怎麼幫助姊姊呢?

 

 

專家解答》

吳佑佑醫師呼籲,莉莉除了傾聽姊姊的心聲之外,可以提醒姊姊婚姻並非單一一種型態,與其不信任婚姻、擔心婚姻會變質,不如好好想想該如何經營一段好的婚姻。

 

婚姻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只要雙方達成共識,就有很多婚姻型態的可能,家暴並不是存在於婚姻的絕對因素,必須先釐清這項認知,才能好好的經營婚姻。

 

除了了解婚姻並非單一型態之外,還要加強對他人的信任感,了解男友與爸爸是不一樣的人,不要以小時候的經驗,套用在自己的婚姻上。此外王國仲諮商師建議,若是真的有很大的障礙,長時間無法跨越,建議找專業人員協助。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