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JPG

 

至善創立初期帶著宗教色彩,曾一度因想投入的服務太多,無法確定方向而讓組織空轉了一年,幸好在管理與社工方面的專業人才努力下,走上非營利組織專業運作的常軌。目前每年除了照顧臺灣偏鄉山區的孩童,更擴及海外的人道救援,將臺灣人的善心傳到世界……

 

【大家健康雜誌 2016.06 文/採訪/楊育浩 文/葉語容 攝影/許文星】

 

人性都有善良的一面,要「動個善念」不難,但要持續地付出善舉,卻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善從1995年創立至今已逾20個年頭,愈偏遠、愈弱勢,愈能見到他們的足跡。擁有6000多個固定捐款人的至善,證明了臺灣人的愛不分國界且無遠弗屆,不只深入臺灣偏僻的鄉鎮,也溫暖了越南、雲南弱勢兒童的心。

 

至善社福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過去與同事帶著臺灣的善款到越南從事人道救援工作,就曾有孩子問,「你們是外國人,為什麼要來這裡幫我們?」他告訴這些孩子,「因為我們以前也受過其他國家的幫助,現在只是輪到你們有需要。接受幫助並不可恥,希望你們長大後,也可以回饋這個世界,讓善良的循環持續下去!」

 

最早進入越南服務的

臺灣非營利組織

 

至善的成立是個偶然。一位幼年遭逢越戰的越南裔出家人—─善山師父,年輕時為了躲避戰爭而逃亡到德國,他在1994年來到臺灣學習中文,那年回到越南後,在廣治省的一個小村落裡,看到一位母親一臉擔憂地抱著年約4歲的孩子,孩子正在發燒但沒錢醫治。善山師父見狀立刻與友人前往城鎮買藥,不料在往返僅約幾小時的路程間,孩子已斷了氣。受到衝擊的善山師父當下發願,一定要募集更多藥品到越南來,阻止貧窮再度扼殺孩子的生命。

 

後來,他再度來到臺灣,師大中文班來自美、德、法等各國的同學群策群力,開始向社會各界募款、募藥品和物資到越南救人;就這樣,來自各國的人力、物力因為受到感動而匯聚,形成了一股力量。

 

越南是一個多紛擾的國家,在上個世紀有長達75年的時間處在戰爭中,善山師父親眼見到當時雖已離二戰結束半個世紀,但餘毒沒有遠去。除了可以解決的「貧困」,更棘手的是戰爭中使用的化學藥劑已深入人體,數以萬計的越南子孫一出生就是畸形兒。

 

在此機緣下,至善創會成員於1995年以「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的形式設立。一開始推行認養活動,鼓勵民眾贊助經費與物資給胡志明市的孤兒院、收容機構;後來還推展教育計劃、興建教室,提供貧童就學。又在1998年引介越南的顱顏變形者「阿福」來臺接受免費的矯治手術,被媒體大幅報導、造成轟動,當時臺灣各界的愛心捐款高達2000萬元,亦創下臺灣進行跨海醫療援助的首例。

 

除了阿福以外,越南還有許多這樣的孩子需要幫助,在胡志明市的「戰爭罪惡博物館」中也有很多案例。雖然至善沒有足夠的資源在當地蓋醫院,但在能力範圍內,還是盡量給予醫療援助,即使到今天,至善仍與當地醫院合作,每年免費治療約120個孩子,包括肢體受傷與天生畸型的孩童,含手術或一般治療的個案累積已2500多例。

 

分裂的危機是轉機

讓至善導入專業管理

 

阿福事件引起的社會關注超出至善預期,累積的鉅額捐款用途竟引發了爭議,有些人認為,阿福基金只能用在阿福身上;有些人認為要用在越南;另外有些人則想擴及大陸等地。資源一多反而造成分裂,使至善運作停擺了一年。後來是內政部介入,進行理監事改選,協議原來的團隊完全退場,由管理與社工方面的專業人士接手,組織才恢復正常運作。

 

現任的執行長洪智杰就是在2000年來到至善,回想當時,他打趣地說:「當時的使命只是要把這2000萬元捐款用完而已,那時所有人都向我遞辭呈,只剩下一個早我兩個月來的會計跟我兩個人。沒想到一路走到現在,至善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固定捐款人已由300多位增加到6000多人。」

 

當時至善理事長王增勇老師(現為政大社工所所長),因為知道洪智杰研究所唸的是非營利組織管理,所以請他來至善幫忙,加上當時至善醫療計畫的顧問袁立德醫師(現為至善基金會董事長),與王增勇、洪智杰三人是中學同窗好友,也加入遊說的行列。於是,三位同學同心協力,加上社工、管理的雙重專業,帶領至善從一個單純的慈善團體,轉變為一個重視專業運作的公益組織。

 

服務貼近對方需要

才能給予最好的支持

 

除了對越南進行醫療援助、學童認養、辦學校以外,後來也針對臺灣在地的偏鄉孩童提供協助照護與課後學業輔導,甚至培養生活技能。洪智杰說:「至善的宗旨就是針對弱勢文化與經濟環境下的兒童,給予照顧。」

 

1999年尚未改組時,至善就參與921地震的災後重建工作,並增設新竹地區的獎助學金,從這裡開始把部分的資源使用在臺灣原住民孩子身上。後來陸續成立臺中、新竹、北區等工作站,在海外則有越南順化、雲南麗江等工作站。洪智杰接手後,將2000萬的阿福基金分別用在三處,包括越南醫療支援、擴大越南教育計畫、投入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計畫;然而,阿福基金仍持續募款、支持阿福的後續醫療。

 

「善良」是一種自發性的美德,是一種無條件付出的心念,不是靠「要求」可得的。至善的中心思想一直都是儒家的「善」,雖然善山師父現在沒有參與至善的運作,但他留下謙虛學習的精神卻讓洪智杰念茲在茲。

 

據說有一次在越南,有個衣衫襤褸的小孩在飯館外張望,善山師父一行人遂邀請他一起用餐,吃完後問孩子吃飽了沒,孩子說飽了,但神情上有些落寞,大家問他怎麼回事,孩子說:「我剛剛在外面看到有一種滷味,好像是我媽媽在家裡做的那種……。」善山師父用這個故事告訴大家,「服務要貼近當事人的內在需要,才能給予最好的支持」!

 

另外,在洪智杰剛接手的前幾年,曾發生認養人看到資料卡上的數據來質問,為什麼認養的越南小孩竟比去年矮了10公分、體重下降10公斤?當時類似情況層出不窮。洪智杰一次親赴越南時,為此責怪了工作站人員,他實在想不通這麼離譜的事怎麼可能常發生。後來才發現,那裡竟然連秤跟尺都很難買到,所以他們只好憑感覺填數字;這個故事被他稱為「沒有重量的小孩」。還有一次,至善認養人好心帶了一本字典要送越南小孩,到了他家才發現,竟連擺一本書的地方都沒有,於是只好默默把書收起,不敢再提。

 

洪智杰說,跨越國界的服務有太多差異是無法事先想像的,在臺北的冷氣房裡認為「好」、「理所當然」的標準,對當地來說遙不可及!發善念容易;「把善事做好」還需要堅持跟專業。洪智杰說,幫助弱勢者不是一種「give and take」的關係,而是「平等對待、互相學習」,最難的就是「放下偏見、包容彼此」。這是善山師父最初的「尊重多元文化,愛心無國界」精神,也是至善一直努力的目標。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