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2016.03文/大家健康雜誌

「為什麼是我得了癌症?為何如此不公平!」當被醫師宣告罹癌時,病患都可能無助的埋怨,也徬徨著未來。癌症病人在罹癌後,憂鬱焦慮的情緒經常揮之不去,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想不開的念頭。

根據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2014年發表的資料顯示,從國內健保資料庫2001年至2003年的統計發現,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約90人,高出一般人的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約12人,達7.5倍之多,也遠比國外統計數字來的高。

針對癌友心理照護的部分,台灣剛起步,不少民眾仍輕忽心理照護的重要性。以新竹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為例,當癌友被篩檢出符合轉介至精神科的條件時,大約只有三成願意配合。除了擔心被貼上精神有問題的標籤之外,認為解決身體上的問題比心理治療重要、接受心理治療是弱者的行為等,都是他們拒絕轉介的原因。

《大家健康》雜誌3月封面主題即提醒癌友及家屬「心理照護很重要」,在抗癌治癌的路上,做好心理調適與照護,也能提升病情的控制與生活品質的維持。

《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當周邊有親友發現罹癌時,家屬不用急著馬上幫他們解開心結,通常病人心理會經歷幾個過程:一開始會「否定」,不相信自己罹癌的事實;接著「憤怒」,生氣老天為什麼要這樣對他,為何會罹癌,覺得不公平;再來會進入「沮喪」,心情低落,否定存在的價值;度過前面階段,才會接受「面對」,也才會積極配合治療。在這段過程,每個人的時間長短和心情起伏高低,情況不一,理解這過程才能適當的安慰病人,有時傾聽就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09.jpg

新竹馬偕醫院癌症中心暨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世哲指出,癌友的情緒變化是多樣性的,不管是否認、生氣,背後可能還隱藏了不為人知的原因。例如:有個30多歲就罹患乳癌的媽媽,即使已經歷手術切除乳房、化療等過程,還是一直追問醫師:「我真的得了乳癌嗎?」。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原來病患擔心小孩沒人照顧、無法陪他們長大,才一直否認罹癌的事實。

本期《大家健康》雜誌也採訪到多位成功抗癌的癌友,包括臺北醫學大學公衛研究所教授韓柏檉、作家溫小平等人,分享他們如何在抗癌歷程中做好心理調適。

※當癌友心情不好時,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

可以這麼說

別這麼說

ˇ聽起來你好難過,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可以說說嗎?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ˇ你看起來心情不好,需要幫忙嗎?

 

X不要想那麼多!

X你怎麼可以這樣想!

X你這麼自私想死,我們怎麼辦?

X想開一些啦!

X你一定會好的!

■本表格由《大家健康》雜誌整理提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5年3月號「實體版」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