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2013.06文/劉紫彤

 

網路傳言吃鈣片易形成腎結石,

骨鬆症必須採行高鈣飲食

到底該怎麼

 

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陳奶奶,為了補鈣,不斷補充保健食品及藥物,骨質問題尚未平復,腎臟問題又浮出,每當提起健康狀況,總讓陳奶奶嘆聲連連。

 

補鈣無妨

勿同時吃高草酸食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建宏表示,有實驗認為吃鈣片較易形成腎結石,但也有另一派說法,認為吃鈣片和腎結石無關關鍵在於:腎結石大多由草酸和鈣質結合形成,吃鈣片時如果又吃下高草酸食物,便易形成結石(不限腎臟),如果單吃鈣片,並不會吃出結石

事實上,多補充鈣片,只會增加血鈣量,並不會增加尿鈣量,所以不會造成腎結石。腎結石以草酸鈣結石居多,因此草酸攝取過多,才是腎結石元。高草酸食物,包括菠菜、番薯、李子、巧克力、花生等,腎結石患者應少吃並記得多喝水、少肉少鹽。 

由於深色蔬菜內含的草酸會影響鈣質吸收,建議兩者間隔2小時再吃,兩者的利用率都會提升

 

補鈣應低劑量多次服用

過多增加腎負擔

安醫院營養師李祥瑞認為,國人鈣的攝取量一向偏低,所以補充鈣片確有其必要。國人每日鈣建議攝取量為8001200毫克更年期婦女鈣流失量較大,建議每日攝取12001500毫克,但服用方式應為低劑量多次(分散在3餐飯後)服用,切忌1次服用足量,人體吸收有限,80%會藉糞便或尿液排出,反而增加腎臟負擔 

市面上有一鈣片發泡碇,號稱一碇1000毫克,其實人體單次可吸收的鈣含量僅300毫克,吃多也無法吸收,只會增加腎臟負擔。

 

增加骨密度靠食補

鈣片藥物為候補

人體易吸收的鈣質成分,排序以乳酸鈣(腸道吸率70)居首位,其次是葡萄酸鈣、檸檬酸鈣(50),再次是硫酸鈣(30),較差的是海藻鈣李祥瑞營養師解釋,坊間較常見的鈣片是硫酸鈣和檸檬酸鈣,但這些鈣質人體腸道無法完全吸收,剩餘的便會經由腎臟排洩,所以建議多喝乳品補充鈣,鈣質吸收率較佳。

陳建宏中醫師也表示,上了年紀的人,若擔心骨質疏鬆而想鈣,建議靠食補來增加骨質密度,之後才是藉鈣片或藥物補充。但一個人到底缺多少鈣,一定要先做骨質密度檢測,再決定是先增加飲食中鈣的攝取,包含牛奶、小魚乾等就夠了,還是需搭配藥物。

若要以藥物治療骨鬆服藥前最好抽血檢驗血中的鈣和磷流失多少,接著依醫師處方補充,一段時間後,再抽血檢驗血中鈣和磷變化,藉以了解治療的效果。

 

胃乳不可隨意服

當心干擾其他藥物療效

有些人胃不舒服時,會自行到藥局買胃乳(制酸劑)胃乳進入胃中會跟磷結合後產生降磷作用,使體內的磷含量減少,連帶也減少結石機率,理論上可達到保護腎臟的作用。但胃乳是一種藥,使用時需有醫生指示,如果未經指示而長時間服用,對身體很不好。畢竟每個人的建議攝取量會視體質而有所不同,一個正常人和一個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所能飲用的胃乳劑量就不太一樣,所以最好還是由醫師診斷下處方為宜。 

市面上的胃乳片,雖然種類繁多,但醫界早已證明不論何種成分的制酸劑,多吃不但會抑制某些藥物吸收,或與藥物相互作用產生毒素,甚至會增加結石機率並傷害腎臟,建議謹慎使用減少副作用。……

 看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3年6月號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