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文/劉榮凱

本單元配圖為設計攝影,純屬情境模擬。

 

新手爸媽如何及早察覺孩子的學習障礙?

又該去何處診斷確認?評估的內容有哪些?

 

現代父母孩子生得少,又過著都市化生活,不像過去大家庭可參照的樣本較多,甚至很多人是當了父母才學做父母,對兒童發展遲緩的特徵,敏銳度沒有那麼高。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王華沛表示,的確有些孩子很晚才被鑑別出需要特殊教育服務,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

  

孩子是否發展遲緩

學齡前是關鍵

 

王華沛教授建議,父母對於孩子在某個年紀應有的行為表現及反應能力、動作、情緒發展,例如俗話說的「七坐、八爬、九發牙,一歲左右要會說話」要多加注意,若孩子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成長延緩,雖然不必過於緊張,但還是要尋求專業早療機構、早療通報系統,或透過小兒科、心智科,了解孩子的發展是否正常。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理事長郭馨美也指出:「一、兩歲還不講話、不怎麼會叫爸媽的孩子,都是高危險群!」一旦覺得孩子不對勁,最好趕快就醫,藉由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來幫助孩子,其中職能治療可刺激前庭神經,多做對孩子必定有所幫忙。

 

幼教老師也應具備足夠的敏銳度,仔細觀察孩子是否語言發展及動作偏慢、行為獨特、人際無法互動……,這些面向都透露著某些訊息,值得師長特別注意。

 

學障、過動

可能合併出現

 

目前醫政和教育行政單位已就學習障礙與情緒障礙的鑑定達成協議,學習障礙的判定以教育單位為主,情緒障礙的鑑定則以醫生的診斷為主。鑑定孩子是否學習障礙或情緒障礙,最大的意義在於後續規畫的教育策略及找到合適的學習技巧,醫院的鑑定主要是看有無藥物或職能治療可幫得上忙的地方

 

此外,鑑別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和屬於「情緒障礙」的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首先要排除智能障礙的原因,也就是智商必需在85以上,如果純屬情緒行為的問題,就歸屬於「情緒障礙」;相對的,如果問題出現在聽、說、讀、寫、算上,就歸屬於「學習障礙」,但也有些孩子兼具兩種情況。

 

有無學習障礙

小一前十周是觀察點

 

父母若覺得孩子不對勁,王華沛教授表示,假如孩子尚在學齡前,可先帶他至醫院兒童心智科(或身心科)求診,確定身體器官是否正常,若學習遲緩,可及早接受職能治療;如果入學了,剛上小一時會做簡單的能力篩檢,並由老師觀察孩子的學習行為。由於小一的前十周,都在學習注音符號,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通常在這當中就會出現符號應用的問題。

 

疑似學習障礙的孩子,會由導師提出轉介單,註明其學習情緒、行為等問題特徵,交由學校判斷,經家長同意後提報各縣市特殊資源中心,送交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簡稱鑑輔會)之心理評量小組鑑定,確定是否屬於學障族群。

 

王華沛教授指出,在專業上,這幾個階段並不主張給孩子貼上特定標籤,反而希望老師能多觀察,並了解有困難的孩子在各種不同條件環境之下所產生的反應,同時鼓勵老師加強課後輔導。若在課後密切的互動中確認有學習遲緩的現象,進入二年級時,會透過特殊教育的診斷系統,進一步了解問題的癥結。

 

感謝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王華沛所長審稿

 ※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實體版101年4月號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