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文/林偉文

你聽過慢性阻塞性肺病嗎?
WHO預估,2020年它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
別輕忽它的威脅性,
它可能正無聲無息蠶食你的肺!


張先生今年50多歲,突然感到呼吸急促,不斷咳嗽,菸齡25年的他,以為被菸嗆到,不以為意。沒想到,伴隨陣陣咳嗽,咳痰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呼吸逐漸窘迫下,他被緊急送往醫院檢查。
張先生的症狀可說是典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臨床症狀,看起來不太嚴重,其實卻不聲不響,一點一點腐蝕你的肺。

預估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

「WHO(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了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台北榮總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江啟輝語態嚴肅,他提醒國內要及早正視此疾病。
在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佔第六位,因此病而喪失工作能力者佔第五位,全球盛行率約4~10%。
根據1965至1998年的追蹤統計,在美國十大死因中,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居第四名,僅次於心臟病、癌症等。?得注意的是,各種疾病的死亡率皆有下降趨勢,好比冠狀動脈疾病死亡率減少59%,中風減少64%,無獨有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卻往上攀升,增加率高達163%。
台灣胸腔急重症醫學會統計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為第七位,在台灣的盛行率約6.77%,如果單就40歲以上的人口數來說,則佔了16%。

耗費醫療成本之榜首

除了死亡率愈來愈高之外,慢性阻塞性肺病耗費的醫療成本更高居第一。
曾經赴美國哈佛大學客座講學的江啟輝舉例,美國醫學界曾經統計,在胸腔科內,包括各種肺病、氣喘、肺炎、肺癌及肺結核等病之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所需耗費的醫療成本,高居首位。
可能原因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屬於長期慢性疾病,需耗費大量成本,再加上,這種疾病容易被忽視。
陽明大學內科教授江啟輝解釋,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病徵是「喘」和「咳嗽」,病人時常喘,卻常以為是自己年紀大的緣故,不以為意;至於咳嗽,則容易被誤認為是菸咳,這也使得當病人被診斷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時,病程已拖了很長一段時間。

什麼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究竟什麼是慢性阻塞性肺病,2003年醫學界最新的定義是:因吸入有毒顆粒或氣體所產生的不正常發炎反應,導致呼吸道不完全可逆之氣流限制的疾病。
此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且經常合併發生。這兩種病症的共同特徵是呼吸道受阻,可能伴隨氣體的過度反應,且需長時間慢慢累積,屬於漸進式的發展。
不過,若更細緻來區辨,兩者仍有差異。慢性支氣管炎指的是,慢性長期咳嗽、咳痰至少連續兩年以上,且每年至少有三個月以上出現症狀,不過這必須排除其他引起長期咳嗽的疾病,好比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或肺膿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通常有抽菸史,多發生於40~50歲。
「經常咳嗽、咳痰,反覆性呼吸道感染,偶爾會有間歇性的運動氣喘,急性發作時會發鉗、水腫、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江啟輝緩緩道出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症狀。
至於肺氣腫的臨床表現則略有不同。江啟輝說明,由於肺氣腫主要是肺泡持續腫大、缺乏均質性,因而肺泡壁的外觀及架構會受到破壞,造成肺泡功能減少,彈性受損。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如果屬於輕、中度,運動時會喘,「除非併發呼吸道感染,否則平常很少見咳嗽或咳痰,」通常發生於60歲以上。

抽菸是頭號元兇

為什麼會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其實從50年代開始,就陸續有學者投入研究。
1950年左右,專家們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與空氣污染有關,也與呼吸道反覆受到感染有關。到了1964年,美國流行病學學者研究證實,抽菸是主要病因,「而且與總菸量息息相關,」江啟輝補充,當總菸量愈多,愈加速FEV1(用力吐氣第一秒的量)的下降,換言之,肺功能每況愈下。
研究進一步顯示,病患開始抽菸的年紀、菸鹼量及抽菸習慣,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有關。80~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吸菸所致,更有甚者,父母若有吸菸習慣,小孩子常會出現呼吸道疾病,其肺功能也些微降低。
抽菸可說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頭號元兇,因此,江啟輝呼籲,「戒菸最重要了,沒有一種治療方法可以取代戒菸。」

還有誰是高危險群?

除了抽菸之外,二手菸、嚴重空氣污染及職業病,也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像長期處在具有揮發性氣體的工作環境中的油漆工、含粉末的製造業工人、礦工,或經常燒烤食物的工作者,都必須高度警覺,建議每年定期做一次肺功能檢查。
另外,研究還發現,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諸多因素中,也與基因有關。
「α-antitrypsin(AAT)是目前唯一所知,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的基因,」江啟輝說明,因為抽菸會刺激白血球分泌彈力纖維的水解?,破壞支氣管壁及肺泡,如果缺乏AAT這種保護?,就容易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AAT可說是目前唯一確知具有保護作用的基因,但應該還有許多基因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需進一步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併發症頗為嚴重,像是肺心症、呼吸衰竭、續發性的感染與氣胸,甚或經常因為呼吸衰竭,或不斷重複感染的合併症狀而導致死亡。

與其他肺疾的關係

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症狀(喘、咳嗽、咳痰)與其他肺部疾病相似,不僅容易被患者漠視,導致延誤病情,在診斷及治療上也顯得費力許多。
慢性阻塞性肺病與相關肺疾的關係,簡單來說,如果是急性支氣管炎,通常是感冒之後(經常咳嗽),上呼吸道受到感染,也可能影響下呼吸道,「不過,肺功能並沒有障礙,」江啟輝表示。
如果是支氣管擴張症,是指支氣管壁或黏膜被破壞,保護機制消失,痰容易堆積,導致發炎而影響纖毛運動。患者會每天咳嗽、咳痰,容易反覆發炎,痰比較濃稠,顏色轉深變綠,嚴重的話甚至會咳血。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年齡上的差別(慢性阻塞性肺病好發於40歲以上)。
至於與肺癌的關係,「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與抽菸高度相關,抽菸致癌的機率本來就偏高,」江啟輝建議,老菸槍最好及早戒菸,40歲以後,每年定期檢查肺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病人要負的責任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部分,「最重要的是戒菸,其次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病人要負的責任是改變生活型態,」江啟輝說。
戒菸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此外,還需長期接受支氣管擴張劑治療。重度與極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考慮類固醇的治療。至於缺氧的患者,必須長期接受氧氣治療,到了末期,則可能需要肺臟移植,或長期使用人工呼吸機。
對病患而言,廣義的復健包括戒菸、衛教、呼吸機的訓練,以及運動。除了戒菸及固定、長期接受胸腔科醫師的藥物治療外,參加醫師所舉辦的衛教活動,使自己更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與如何自我照護也很重要,江啟輝強調。
運動仍是最好的復健之道,醫師建議,不論從事哪種運動都無妨,只要能維持每星期至少3次,每次30?40分鐘,直到出汗為止。

飲食及旅遊要注意的細節

若罹患極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飲食上最好補充適當充足的水分,少攝取醣類食物。蛋白質、脂肪與醣類是人體主要熱量來源,其中,醣類代謝需要最多的氧,同時產生最多的二氧化碳,患者的肺功能既然已受損,如何能承受不斷排出體內二氧化碳的工作?
外出旅行上要注意,避免攀爬高山,以免發生高山症,導致嚴重缺氧的危險。如果屬於極重度患者,有的不適宜搭飛機,出外旅行前必須諮詢醫師。
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經常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或因呼吸困難、咳嗽而出現睡眠障礙,建議患者使用正壓的吸氣方式治療,以改善睡眠品質。
「服用安眠藥必須格外慎重,」江啟輝提醒,最好不要服用安眠藥,因為過重的劑量會影響呼吸,反而一覺不醒。
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整體、團隊的照護,包括家人的鼓勵與支持,因戒菸導致情緒問題的心理復健與運動方面的復健,不單單只是用藥而已。在國外,醫療團隊除了醫師、復健師之外,甚至包括社工師、心理師、公衛護士及家庭的介入,相對於這種整體性的照護模式,目前仍處於急性照護醫療階段的台灣,還有很長一段路待走。

何時該看門診?
台北榮總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江啟輝提醒,如果有以下症狀,可能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好趕緊找醫師診斷治療。

▉發燒、發冷
▉愈來愈喘,痰量增多
▉痰中有血條
▉足部腫脹
▉心跳不規則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