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皆德

 爸媽身體出現莫名病痛,卻找不出病因?

對原本喜歡的活動,突然失去興致?

可別以為這是自然的老化現象而置之不理,

更別覺得這只是老人家在鬧脾氣,

當心「老年憂鬱症」已悄悄找上門!

 

  

  王伯伯現年70歲,最近常感到頭昏、耳鳴、胸悶、心跳過快、腰酸得特別厲害、胃口也變差,體重從65公斤掉到60公斤,人也變得不想動、不想說話、笑容變少、易感到疲累卻常失眠睡不好。原本早上有讀報及散步的習慣,現在都提不起勁做,覺得生活索然無味。他到心臟科、神經內科與耳鼻喉科檢查,都找不出病因,最後經家庭醫學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身心科)就診,才診斷出罹患憂鬱症,經過治療,症狀獲得改善。

 老年憂鬱症

常偽裝成身體病痛

 統計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已超過10%,當中患有憂鬱症者,約占老年族群的12至20%,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但受到關注或治療比例不到1/3。因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是國人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永和耕莘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許馨文表示,憂鬱症不僅會影響個人生活功能、引發或加重生理疾病、增加家人負擔,更嚴重的是,與自殺呈現高度的相關性,需及早發現治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憂鬱症是晚年快樂生活的殺手之一,跟成年人憂鬱症相比,老年憂鬱症更常「偽裝」成身體病痛出現,往往被家人誤認為老化的正常現象,延誤就醫。老人憂鬱症比成人憂鬱症有較多的身體症狀跟抱怨,還經常同時有認知障礙及較高的自殺率。

 老年憂鬱症的推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表示,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因素很多,但簡單來說,可分成「生理性」和「心理性」兩大因素。

 ■生理性因素

生理退化,包括身體機能衰退、中風、癌症、老人失智、巴金森氏症等疾病,都會直接影響到情緒控制中樞;活力減低、營養攝取較差、產生病痛等,也間接影響情緒的控制。

 ■心理性因素

人際活動減少、社經地位消失、兒女離開家庭(空巢症候群)、生活上有孤獨感(有老伴會好一點)、或因老伴或老友等同年齡層者逐漸凋零,產生哀傷反應。此外,有些人在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特別容易產生憂鬱傾向。

 蔡尚穎醫師表示,老年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是親友和社會的關懷,雖然有些憂鬱症成因不可逆,像是生理退化、失去老伴等,但千萬不要因不能挽回而放任不管,使其病情加重,應適時地以藥物、心理輔導方式,雙管齊下減輕病人憂鬱情況。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