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  2008.12  文/喬慧玲】

 妳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婚後,每天忙工作、忙家事,

好不容易等到假日可以出外透氣,原本計劃要參加好友的Party

卻因另一半「Say No」,只能悶在家裡。

不妨準備幾招應對,既維持夫妻間的甜蜜,自己也能開心跑「趴」。

 

鋼琴老師欣瑜婚前三不五時喜歡約朋友喝下午茶、購物。結婚頭幾年,她與公婆同住,加上一雙兒女陸續出世,和好友約好聚會,卻常因家裡突發狀況只得另改時間。即使好不容易抽空見面,席中又不時接到先生、長輩的來電,無法和友人暢談……幾次下來,她也覺得對朋友過意不去,聯絡頻率漸少,以往無話不談的好友,慢慢變成僅在過年節慶以電話寒暄。

筱蘋的先生雖不反對她和姐妹淘見面,卻常常「奪命連環叩」。每當與好友談到興頭上,她就接到先生來電,不是詢問她幾點回家,就是問她人在哪。為了讓先生學習建立夫妻的信任,筱蘋也改變作法。出門前先清楚交代行蹤,回家後和先生分享聚會內容。若聚會中又接到先生來電,有時會請朋友和先生聊聊,幾次下來,另一半也覺得不好意思,來電的次數大為減少。

 

社會期許已婚女性顧家

以致忙內忙外忽略友情

 「見色忘友」、「有另一半就沒朋友」……單身者經常抱怨進入婚姻的友人與昔日姐妹淘、死黨漸行漸遠,也讓彼此友誼愈來愈淡。對已婚者而言,親情與友情,真的是兩條難以交集的平行線嗎?

其實,當夫妻建立彼此的信任感、滿足對方的安全感,並透過肢體動作適時表達對另一半的關心,都可有效減少婚後交友的阻力,使顧家和交友的天平兩端,不致傾斜得厲害。

「婚後縮小交友圈的情況,不只出現在女性身上,男性多少也會面臨同樣問題」,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心理師許皓宜指出。現代社會賦予新好男人不同的定義,不少男人婚後責任感變強,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相對的,大幅減少和死黨聚會的時間。

觀新心理成長諮商中心輔導師王鳳蕾也認為,無論男或女,「婚後少了很多自我是無可避免的」。雙薪家庭夫妻平日埋頭於工作,下班後則忙著當爸媽,假日又忙著當兒女、媳婦、女婿,「連夫妻間獨處都有困難,遑論維繫以往的友情」。

雖無具體數據佐證,但在華人社會,傳統上對已婚女性角色的期許,影響她們交友圈縮小或變化等現象仍比男性明顯。國立高雄餐飲學院心理師麥儷馨觀察,年輕一代的女性多教育程度高,自主性強,希望婚後仍保有個人交友圈;但整個社會結構框架,性別間仍存有差異。許皓宜舉例,夫妻同樣在上班,有的男性仍期待「太太比自己早回家」,甚至「當自己有需求時,太太乖乖在家」。此外,男性多能名正言順以工作、成就為由,結識、增加人脈,交友圈相形之下反而可能「無限擴大」,甚至發展出與異性的另一種「友情」。

 

另一半不許你聚會

原來是4原因作崇

兩性專家和心理師一致認為,另一半反對自己交友或聚會的原因,除了傳統角色的要求,不外乎以下幾點:

 

1.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無論兩性或婚姻關係,應以尊重他人為基礎,當另一半出門,心裡便開始疑神疑鬼、提心吊膽,不僅不尊重對方,也是缺乏自信,易造成不健康的關係。

2.感覺未被滿足

有的太太害怕被貼上「管家婆」、「妻管嚴」的標籤,先生出門聚會,總會強迫自己「順從」,即使內心不希望對方出去,嘴上也說不出拒絕的話。不滿情緒長期累積,一旦爆發,夫妻的感情也會受到嚴重考驗。

3.爭公平性

婚後交友,另一半願意承擔的責任也是其中關鍵。王鳳蕾認為家庭固然是一體,但夫妻需要學習、意識到「一體中有個人的空間」。若雙方對此缺少共識,容易產生「你可以出去,那我呢」之類的爭執,淪為意氣用事。

4.對另一半交友對象有意見

這類情況雖不常見,可是另一半如果和朋友出去,行徑令人留下負面觀感,久而久之,就不願另一半與該友人出去,例如:老公聚會後總醉醺醺地返家、太太和手帕交聚會後,回家開始數落先生的不是等。王鳳蕾表示,有的先生很反對太太參加坊間生命成長課程,因為課堂上學的東西,「反而成了挑老公毛病的利器」。

 

PIX1.jpg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