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 2008.11  文/劉榮凱】


曾一年主講100多場性教育講座的可言心理諮商所所長王瑞琪,
有次在南部某國中演講,遇到男學生提問:「如何知道女生是真的性高潮?」
在座的師長,莫不對孩子的直言大感驚訝。
與其放任青少年一知半解,在懵懂下將A書A片當老師,
不如早一步出招,引導他走上正確的「性」之旅。

 

孩子對「性」求知若渴
卻有82.6%的家長害怕談性

2007年,兒童局委託勵馨基金會承接「全國性未成年懷孕諮詢專線」與「未成年懷孕求助網站」,提供未成年懷孕個案諮詢與協助,開通一年多來,專線諮詢量已破1萬人次。

目前任教於北市大理高中的台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高松景也指出,根據統計國內學生「看A片」、逛色情網站的比例,隨年齡遞增。國小生占15%,國中生占30%,高中生占70%,而大學生高達90%。實際發生性行為的比例,國中生約5~6%(其中男生占8%、女生占4%);高中職學生約12%,也是男多、女少;而高職生發生性行為的比例,又比一般高中生高。

雖然師範大學衛教所曾進行一項博士論文研究指出,青春期孩子主動找父母談「性」的比例極低,91.3%的受訪青少年,不曾和父親談過關於性的問題;64.5%不曾和母親談過。相對的,父母主動找孩子談此話題的比例也不高,有82.6%的家長坦言害怕和孩子談性;52.9%的家長坦言不知如何啟齒。

曾一年主講100多場性教育講座的可言心理諮商所所長王瑞琪,有次在南部某國中演講時,遇到男學生提問:「如何才知道女生是真的性高潮?」在在顯示父母、師長無法規避「孩子已長大」的事實。

 

談性不用很嚴肅
就從問孩子對性的感覺開始

無可否認,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性教育導師。孩子從出生開始,看到父母在家庭中的互動,接受父母的擁抱和授乳、教導,傳遞愛和安全感的訊息,性教育的列車就已啟動。

親子間若能建立親密的信賴感,即便到了青春期,孩子重視同儕,對父母的觀念不再那麼採信,但仍在意父母意見和想法。換言之,若父母懂得善用影響力,就能對孩子產生正向影響。

父母與青少年討論性話題時,首先要卸下不自在,態度就像和同事討論事情般自然正向,問他對性的感覺,拋問題讓他思考。例如:很多人認為青少年情竇初開時,要避免偷嚐禁果,他贊同嗎?理由是?亦可引用報章媒體上專家或研究的論點,和他討論:過早的性行為對身心可能造成哪些傷害、多數專家反對青少年服用避孕藥物的理由等。

 

性過程不必著墨太多
記得提醒親密關係尺度

此外,性教育不只著重「性行為」,還要加上「情感教育」、「人格教育」,亦即「全人」教育。教導孩子「瞭解自己、尊重別人」,做一個能適應家庭及社會的人。

在孩子青春期以前,性教育重點應放在「事實」,說明時不要說謊,也不必長篇大論。例如:對中年級以前的孩子,談到受精和生育,只要說明:「是爸爸把精子放進媽媽的身體,經過9個多月的孕育,便生下寶寶」。

至於青春前期及青春期孩子,不必著墨太多性行為的過程,要教導性價值觀、判斷力,讓青少年明白親密關係的尺度,例如:國中及高中生,拉手已是極限,禁止接吻,更不能進行到「三壘──愛撫」,以免半推半就,雙方煞不住車,糊里糊塗就發生性行為。讓孩子體認到當自己能負起責任,懂得愛與關懷,才能進行性行為。此外也要提醒,若草率偷嚐禁果又不做好防護,可能衍生哪些性安全問題,以及社會、法律責任。

 

讓孩子知道
愛,不是愈做愈愛

不僅如此,高松景強調,在性心理上,要讓孩子知道「愛,不是愈做愈愛。」如果男生真的深愛女生,就該尊重、保護對方,延宕性行為到可以負責任,同時個性也趨於成熟再進行,以免因性愛阻礙真愛發展。

至於女生的家長,要教導女兒學會「協商技巧」。像美國女生面對性行為有句口號:「No condom, No deal」──給我保險套,其餘免談。」也就是要抵抗誘惑和威脅(例如「愛我就要給我」等說詞),而且最好堅持到底,若不得已發生性行為,則要求對方戴保險套,堅守自我保護的最後防線。

此外,對於較敏感話題,父母應避免給孩子錯誤訊息,例如:當孩子詢問何時發生性行為較適宜?父母不宜直接建議青少年戴保險套,免得讓他們誤以為父母默許。父母不妨這樣說:「當可以愛己愛人,也能負起性行為後產生的責任時,就是可行的時候。」不過,如果孩子和異性朋友十分親密,為了避免提早當「阿公、阿媽」,父母還是必須正視孩子可能偷嚐禁果的可能性,提醒孩子確實做好防護。

PIX1.jpg

title="fblogo" />
 


arrow
arrow

    大家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